陳易希專訪

我的夢想——「星之子」陳易希

「星星是由甚麼東西構成的?宇宙是甚麼模樣的?」

摘星,一個誰都不敢多想的夢。在滿佈繁星的夜空裏,他有屬於自己的一顆星,也達到科研上的不少成就。他卻從未停步,繼續保持對宇宙的好奇與無限想像。所說的「他」,就是星之子──陳易希。憑著興趣和好奇心,陳易希毅然踏上科研之路。從小開始接觸科研的他,特別喜歡把東西拆開研究。有時家中壞了的電器,或者不能操作時,他也嘗試看看有沒有辦法,用自己的知識,把外殼拆開,然後修理裏面,希望滿足到自己探索的好奇心。當時誰也沒想到,科研成為了陳易希的職業。其後,陳易希參考了星球大戰裏的機械人,定下目標要製作類似的機械人──「智能保安機械人」,幫助人類。在研製的過程中,陳易希遇過不同的困難,例如製作技術上的難點,同學或老師也未必有這方面的經驗。很多時候,他是靠自己上網找資料,或請教電子課程的老師。引領陳易希前往成功之路的,就是耐性和堅持──不斷嘗試,發現錯誤,研究當中的解決方法,才能成功研發「智能保安機械人」。

陳易希的父母對他踏上科研之路又有何感受呢?他的父母在他追夢的過程中也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陳易希的父母在他高小時分開了,他們各有各忙碌,媽媽亦要上班,所以給予我很大的自由空間,可以說是「無王管」。正因是這樣,給予他自由的空間去發揮自己,讓他能隨心所欲、不受規範地發掘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。

因此,陳易希認為,除了個人的耐性和堅持外,讓小朋友發揮潛能、探索研究的自由空間也是相當重要的。小朋友對砌機械人有興趣,但家長捉著他們的手說不應怎樣,應該怎樣,這樣那個作品已經不是小朋友自己的,小朋友會覺得這不是他們自己去探索回來的,便得不到快樂的回憶。「讓小朋友自己嘗試、自己創作,做自己想做的事,讓他們有機會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,這才能讓他們好好地發展,成就自己獨一無二的傳奇故事。」

成為「星之子」後,陳易希瞬間變成眾人的目光焦點,例如會考成績不理想,會受到各方批評;之後被科大破格取錄,也受到各方評論。對這些「特殊待遇」,他認為這更證明了小朋友的成長不是局限在考試分數上。「其實每條路,就如現在一樣,沒有所謂出色不出色,而在於小朋友是否「出色地走路」,走出精彩的路,勇敢追尋夢想。 」

如果你只是內心有一個夢想而不嘗試把它實踐出來,這永遠只會是一個「白日夢」。對於自己的成功,「星之子」最想跟大家分享的,就是「行動」二字。小朋友如果有一個夢想或有擅長的東西很想去完成的話,不用等長大後才開始,現在就立刻可以行動。例如說你很希望去造一些發明、去參加比賽的話,明天就立刻去買材料開始這條路;又例如你對運動很有熱誠的話,立即去訂立目標,開始為自己鍛練。只有「行動」才是達到夢想的「最實際」方法。

你,開始為你的夢想而「行動」了嗎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  (立即觀看獨家專訪短片)

我的夢想(星之子篇)

我的夢想(CEO篇)

「星之子」親身為您介紹《暑期科研王》